发表时间: 2021-08-05 00:00:00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浏览:
2021年8月3日,由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主办,河北奥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海纳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浩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河南大河水处理有限公司、北京慧鸿联投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斯纳普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格瑞水务有限公司、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易水环保网全程实况直播的“西部地区煤化工水处理·膜应用技术交流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会长郑根江,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副处长李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温杰,副会长刘兴田,副秘书长王裕,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秘书长苗伟出席交流会。
来自西部地区的煤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所辖水务公司、膜系统运行用户、涉膜工程技术公司、膜系统保运服务单位及水处理药剂供应商、膜产品及其他膜系统配套设备供应单位代表以及专家、学者近两百人齐聚一堂,共谋煤化工水处理膜应用技术发展大计。
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石雪莉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运维分会会长郑根江,内蒙古生态环境厅科财处副处长李钢、内蒙古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温杰致开幕辞。
(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运维分会会长郑根江开幕式致辞)
首先,郑根江理事长对各界领导、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煤化工产业以及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表示在膜组合工艺的运用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和煤化工废水资源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发达地区,成效更为显著,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郑理事长还强调,尽管煤化工企业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存在着问题,综上所述,此次交流会的目的是加强技术交流,分享煤化工废水处理应用经验,以问题为导向,降低投资成本,发展更为先进的膜组合工艺,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后中国膜工业协会郑理事长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李钢副处长讲话)
李钢副处长强调,党中央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格外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区环保产业的发展较发达地区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壮大我区环保产业,打造生态环境秩序,是摆在我区面前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李钢副处长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贡献我们的力量。二是以国际化的视野,高质量发展环保产业,以海纳百川胸怀打通引进先进理念、模式、技术的环保产业通道,助力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出台新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扶持推动建立常态化的产业交流公共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等。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引领指导行业协会成为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助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温杰开幕式致辞)
会上,温杰秘书长代表内蒙古环保产业协会,代表李战胜会长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致辞中,温秘书长分享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产业、环境治理发展的经验感受,同时感谢各位膜行业的领袖和精英,为内蒙古广大涉膜应用企业带来呕心沥血的成果、经验、技术和产品,并表示本次交流会是产业思维转变的一个缩影,从关注技术产品到服务并重,从单一产品应用到系统推动问题解决,本次会议更是行业不断创新突破成果的展示,也将成为引领膜应用领域创新发展的风向标。最后,温杰秘书长希望大家通过本次交流,一览行业格局、感知西部市场、吸取行业精髓、收获合作成果!
在报告交流部分,中国膜工业协会运维分会秘书长苗伟首先开场,做了题为“多水联动,水处理工艺应用助力工业企业实现大幅节水减排”的技术报告。
(中国膜工业协会运维分会秘书长苗伟做现场技术报告)
随后,盈德气体(上海)有限公司、 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等膜应用终端用户单位的专家应邀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分别就煤化工水系统优化、高密池在脱氟工艺中的应用、煤化工污水零排放之路的探索创新等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交流研讨。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天津海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丽中环境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山东格瑞水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交流会期间,还举办了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案的应用推广与展示,主办方为多家膜生产商、工程公司、运维企业提供了精装展台。
本次“西部地区煤化工水处理·膜应用交流大会”,针对性强,主题明确,围绕西部地区煤化工企业水处理过程中面临的切实问题开展,交流了成功经验,分享了最新成果,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协会接下来也将不遗余力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环保产业资源,为广大环境市场提供支持与服务,我们将陆续建成八个产业服务平台和五个技术支持中心,组织环保产业与需求方形成伙伴关系,向自治区主导产业输送更多环保资源支持。